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二)起点:手冢治虫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二)起点:手冢治虫

大家好,我是技术官僚,今天开始为大家展开一个关于动漫的系列。

本系列将围绕日本动漫产业,向您展现日本动漫的前世今生、发展过程和产业逻辑。

让我们以日本为例、一起来了解动漫这个产业的成长历程,了解那个波澜壮阔、沉浮兴衰的动漫大时代。

如果,硬要为日本动漫产业寻找一个源头的话,必然只能是从手冢治虫开始。

是的,那个鼻子圆圆,始终一脸和颜悦色的老爷爷~

他是日本动漫的国父,他是我们所熟知的阿童木的缔造者,他也是一位坚定的反战主义者

他是整个日本动漫史上的开创性人物。

手冢治虫的画风,有着浓浓的早期昭和风情。尽管,这个画风在动漫日新月异的今天已经毫不起眼。

但直到今天,我们几乎仍在遵循着他的轨迹,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作品。

所以,将手冢先生誉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奠基人是一点儿不为过的!

让我们真正来认识一下这位日本动漫之父的伟大之处!


首先,是手冢治虫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现代日式漫画

手冢治虫的青少年时期,正是日本发动二战并战败的时代。

可以说,当时的整个日本民间,都处于战后消极的情绪之下,民众精神世界匮乏,产业衰败、物资紧张。

在这种情势下,日本兴起了“赤本漫画”。

所谓赤本,即是由于纸张缺乏,印刷厂使用低劣的纸质进行印刷,而这种纸面往往泛着浅浅的红色,因此会被称为赤本。

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现在擦屁股用的草纸。

而当时赤本漫画的内容,主要是将社会信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围绕战争等成人化的内容。

严格意义上,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漫画,更类似于画报。

但是,由于赤本漫画这种形式,有着低廉的成本,非常适合在小孩子中流传。例如,日本当时的《少国民新闻》便是赤本的代表。

逐渐的,赤本读物成为了孩子们的文学。

而当时的赤本漫画,主要是四格漫画的形式,有着固定的格式大小,平淡的表达形式。

1946年,手冢治虫便在赤本漫画上,以格子漫画的样式,发表了作品《小马的日记》

当然,手冢治虫并不满足于这种形式,他强烈的想要突破。

终于,在1947年,时年19岁的手冢与酒井七马合作发行了长篇漫画作品《新宝岛》。

这部作品以更加鲜活的表现力、生动感,在赤本漫画上进行了连载。

手冢治虫破天荒的将景别、镜头语言和声画,结合引入故事漫画。

手冢治虫还摈弃了被文字割裂的画格形式,而将大大小小的分格以无限创意的形式连缀成流动的整体。使得《新宝岛》的表现力于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

从此,对话框、拟声词以及分镜技巧,进入了漫画界、并迅速成为主流。

可以看到,画框上那个小小的突破,实质却是现代日式漫画的重大改革。

这每一步,都离不开手冢治虫的独创与探索。

他确实是个为漫画而生的天才。

《新宝岛》的销量突破40万册,手冢治虫因为是大阪人,也由此成为了“关西名人”。

1952年,手冢治虫又在光文社《少年》漫画杂志上连载了划时代的作品《铁臂阿童木》。

在这部作品中,手冢治虫的技艺进一步精进,思想进一步解放。那种不拘一格的动态分镜,远远地领先了那个时代,基本确定了现代日式漫画的雏形。

什么叫划时代,就是后人都跟着你走,你便是划时代。

什么叫开先河,就是后人都照着你学,你便是开先河。

哆啦A梦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曾坦言:

「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漫画。两页只画了汽车在跑,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让人这么兴奋。仿佛自己坐在那部跑车上朝码头疾驰而去,能感觉到这种生理上的快感。」

说完了漫画,手冢治虫还是TV动画的开创者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每天都要在晚上六点,等在电视机前,迫不及待的打开少儿频道。

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儿时我、所认为的“生命最大精彩”。

毫不夸张的说,一天所接触的所有东西,都比不上接下去二十分钟所带来的那种感动。

当音乐想起,略带模糊的画面排山倒海的向我袭来,深深篆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了隽永。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开始,所谓动画并没有TV播放这种形式。

关于这个问题,最早早追溯到1937年。那一年,迪斯尼上映了世界上首部彩色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它一经面世,便震惊了整个世界,也深深震撼了当时的日本。

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史上第一部的历史地位,更是一举奠定了迪士尼式的动画创作发展之路

迪斯尼电影动画,也几乎成为了动画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有一家动画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1956年,前身叫日本动画电影社。之后改名为鼎鼎大名的东映动画公司。

当时,东映就提出了要打造“东方迪斯尼”的口号。

东映老板大川博,组织公司前往美国的迪斯尼片厂考察学习,任务就是要复制一个迪斯尼回日本!

之后,由动画电影社时期就已负责监督的薮下泰司,于1958年,制作公映了东映公司、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

该作收获9.5万美元票房,并且出口美国,还获得了第一届威尼斯儿童电影节特别奖。

可以说是一炮而红,名利双收了。

此后直到1970年代,东映公司共制作了19部长篇动画电影。

按照当时人们的理念,也许,所谓动画,就应该会按着这种方式,发展下去吧。

直到有一个人说了不,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在艰难中开劈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动画道路。

他带领整个日本、乃至亚洲,开创了属于东方的动画模式。

是的,还是他,手冢治虫。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1942年,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从中国搞到一部动画片,并拿回国内放送。

这就是东亚最早的长篇动画作品《西游记之铁扇公主》。

该作是万氏三兄弟在1941年制作的73分钟动画。

这个万氏三兄弟,就是鼎鼎大名的中国万籁鸣兄弟。

手冢治虫当时看到此作,深受感动。

早先,手冢治虫就受东映之托制作过动画电影,看到铁扇公主后,激动的手冢治虫更加坚定了制作动画的想法。

同时,他无论如何也想能见到万籁鸣一面。这一愿望,直到1988年才终于得以实现。

两位大咖历史性的相会了。

就这样,制作动画的理想,在手冢的脑海中持续了十几年,直到1961年,手冢治虫终于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画公司。

“虫制作所”,就这样诞生了。

而它的第一个重大创意,就是以30分钟为一集、每周连续、在电视上播放动画片。

一部以前所未有形式播放的动画片,日本历史上的首部TV动画——《铁臂阿童木》就这样诞生在了千家万户的电视之前。

由此,动画片不再是局限于迪斯尼这种动画电影的模式,而是可以在家中,像电视连续剧一样观看的东西。

于是,才有了无数小孩子们期待的那个傍晚六点半~

毫无疑问,虫制作所和《铁臂阿童木》,就是日本近代动画的起点。

手冢治虫所创立的这种TV放送模式,之后虽然在机制上有所革新,但整体形式便没有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社会上普通家庭内的TV观赏需求被激发了出来,成为日后动漫产业发展的巨大内生动力。

从1963年1月起,《铁臂阿童木》一直持续放映直到1966年12月结束,全篇193话。

知道手冢治虫为什么伟大,铁臂阿童木为什么伟大了吗?

因为它真正定义和开创了有别于动画电影的新动画时代。

而TV动画,日本叫番剧,也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压倒性的存在,将日本动画提升到甚至高于欧美的程度。

日本动画产业链,也由此站上了世界的巅峰。


接着,我们要讲到动画中的移动赛璐璐、口作与低帧,并做一些介绍和解释

实际上,手冢治虫创造TV动画的模式,并不是心血来潮。

他恰恰是经过了思考与抉择,并敏锐把握了当时的形势。

什么形势呢?就是动画之于漫画的巨大差异。

普通人可能认为动画只不过是流动的漫画,但实际上,动画的维度要比漫画丰富的多。

漫画,只要漫画家勤奋的作画就可以了,但动画却不行。

技术、资金和制作,是出产动画所必须的三要素,但这三样在当时都具有很高的门槛。

空有理想主义却未必做得了动画。

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比如,今天我们看似风生水起的动画短视频,实质是以剪辑、或低质量动态为主,制作原生动画依然只能依靠专业的动画公司。

又比如当时,迪斯尼《白雪公主》的制作周期长达四年、汇集了大批世界顶尖动画人才和动画技术,耗资达150万美元才得以完成。

虽然,据说白雪公主的最终回报率达到8倍以上,但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当时日本的动画人才,难以比肩美国,就算想做高质量的动画电影也未必做得出来。

其次,就是资金匮乏,即使如东映这样相对财大气粗的公司,也不可能大规模的进行如此高额的投资。

对于动画这种极度烧钱的行业,没钱,就更没法达到高质量的产出。

最后,就是风险过高,毕竟没人能完美预测市场的口味,一部作品的失败就会将公司打入万劫不复。

因此,尽管日本有许多如东映那样的新兴动画公司跃跃欲试,却未必能够像迪斯尼那样成功。

同时,即使能勉强制作上映,也达不到迪斯尼那样的成就和高度。

对于这个问题,从赤本漫画一路走来的手冢治虫,有着比其他同行更深的体会。

他意识到,高频率、低成本、小制作,边投入、边播放、边观察市场的反馈,才是适合当时日本的正确道路。

这才是手冢治虫决定以TV化形式制作《铁臂阿童木》的原因。

在解决了理念问题、汇聚起制作团队后,手冢又在技术上动足了脑筋。

总得来说,就是充分活用了移动赛璐璐、口作与半帧等方法实现了动画的极限省力化。

先说移动赛璐璐:

赛璐璐是一种动画片拍摄时用到的透明胶片,可以用于表达不同层次的动画背景和人物。

通过移动背景等赛璐璐,使画面有一种镜头拍摄感。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同类原画。

这种、几乎现在每部日本动画中都会用到的手法,便是当初虫制作所为节约成本而大量应用的。

然后是口作:

口作是指动画片人物在讲话时,只有口型变化,而其他背景、动作均不变的方法。

说实话,初看日本动画时,感到口作这种形式略显生硬及违和。

与迪斯尼等全动作动画一对比,差异更是明显。

但另一方面,动画片确实经常有大段大段的语言,口作使得可以在总体不影响剧情推进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的原画和制作成本。

无疑,这又是虫制作所的杰作。

最后就是低帧:

这涉及到电影的制作的理论基础。

电影之所以形成连续动态的画面,是因为人眼1/24秒的刷新率和图像在脑中的残留。

只要1秒24帧,便可以完美的骗过大脑,成为毫无卡顿及违和感的流畅画面。

但鉴于当时日本的制作能力,动画公司一般只能使用缩水一半的12帧来进行拍摄,以节约成本。

毕竟,只有财大气粗的迪斯尼才有追求精细动画的实力和底气。

而手冢,则将这种抠门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虫制作所实行的是1秒8帧的原画!

这几乎已经超越了动画帧数的底限。

对此,虫制作所会使用大量静态的画面,并使用包含前述的各种方法来降低帧数使用。

当然,制作出来的动画片也会有相当的卡顿感。这种卡顿感,伴随了日式动画片走过了相当长的一个阶段。

日本动画甚至一度成了卡顿的代名词。

用手冢自己的话说就是:阿童木已经快动不起来了。。。

但缺钱的时候,省钱就是真理,省钱才是大爷啊。

当时,东映等公司纷纷效仿这一做法。这种业界行为引起了一位青年漫画家的不满。他就是宫崎骏。

宫崎骏遂离开东映,加入吉卜力,誓言要做出像迪斯尼那样的、满24帧的高质量“全动画”。

最终,宫崎骏做到了。当然,这又是另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了。我们会在下回继续分解。

好,说回手冢治虫。

历史证明,手冢治虫的道路基本是正确的,至少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作为后发的弱势国家,想要迎头赶上,只有在初期以低成本的“粗制滥造”抢占市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先另辟蹊径的生存下来。

只有生存下来,并持续的做下去,才是王道啊。

如果走硬碰硬的在一开始就走迪斯尼模式,那全日本也就没几家公司玩儿得起了。

一旦失败,还会引起资本恐慌,造成全行业的大衰退。发展速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以当时日本的技术水准,即使走精品路线,其实也竞争不过迪斯尼。

与其跟在别人后面打下手,还不如以新的理念、新的制作、新的模式,激发儿童市场、家庭市场、生活市场。

你将动画电影定义为高端的影院享受,那么我就将动画TV设定为身边的乐趣。

最重要的是,虫制作所的动画制作成本,据说一集还不到6千美元。

这成本相较同期迪斯尼的《白雪公主》,还不到1/65!甚至比东映公司的动画制作成本还要低两到三倍。

这,就是手冢治虫的产业密码。经历过家电、手机产业发展历程的我们,都懂~

从1961年到1973年,虫制作所共制作了23部放送动画。

其中,一部分是手冢治虫自己的漫画作品,另一部分,是《明日之丈》这样的当红作品。

用手冢自己的话说:不画就没有饭吃,总之和在战场上没什么两样。

这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漫画之父,终于亲自缔造起了日本动画王国的雏形。


经过这一连串的发展,随后就是手冢动画的产业与商业化的进击之路

干过工作的人都知道,大体上人可以分为两类:

技术型或销售型。

前者善于创造、制作和技术,后者善于组织、经营和销售。

各有特长、互为补充,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就是这么搭配的。

当然,普通人想要集两者与一身是很困难的。而一旦实现,那简直就是神一样的人物了。

作为动漫行业的爱好者,平时我们更多津津乐道的,都是漫画家。这就相当于前面提到的技术型人才。

而对于动漫的经营人才,大家则相对关注较少。毕竟,经营人才是商业人才,不是漫画家,一般人不太了解。

但手冢治虫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是卓越的漫画家,更是一个难得的经营人才。

尽管,最后虫制作所倒闭了,但仍不影响这十年间,其存在的重大意义。

这十年,即是日本动漫从萌芽到逐渐成熟的十年,也是持续高速发展迭代的十年。

而成熟的标志,便是商业化链条的构建。

这仍然有赖于手冢治虫的不懈探索。

首先,是漫画改编动画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从漫画、到动画、再到周边及动漫衍生品、作品版权等等的完整商业链条。

举例来说,迪斯尼的商业化程度就非常高,从《白雪公主》开始,一步步构建了一个以公主为焦点的商业动画帝国。

但这个过程又十分漫长,投资巨大,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大投入、大制作,就无法最终形成迪斯尼那样的生态圈,也就没有之后丰厚的回报。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惜别提当时,就放在今天,我们还是做不到这样的产业模式和规模。

于是,只有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另找出路,摸石头过河了。

虫制作所摒弃了迪斯尼的原创路线,而是选择风险较小、转化较为容易的漫画TV化路线。

所有23部作品中,有10部都是由手冢治虫个人漫画改编而来。

从1965年,日本最早的彩色TV动画《森林大帝》开始,1967年《悟空的大冒险》、1967年《蓝宝石王子》、1969年《多罗罗》等作品前赴后继。

最后,直到,以《一千零一夜》、《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及《悲伤的佩拉多纳》收尾。

这些作品的制作放送,基本证明了动画TV模式的可行性。虽然,虫制作由于经营问题倒闭了,但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贵的商业经验。

漫画改编动画这条、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道路,实际是手冢治虫用亲身血泪实践而来的。

其次,是人物形象权的探索。

我们都知道,动漫人物形象当然是有商业价值的。不过,除非是像迪斯尼那样轰动的作品,一般的动漫角色并衍生不出多少价值。

铁臂阿童木播出后,阿童木的形象却一直广受欢迎,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得意于阿童木多年的连载和持续的TV播放。尽管阿童木没那么高大上,可他依靠持久的播出赢得了民心。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培养了一批粉丝,而且粉丝们还都是小孩子,可谓是死忠粉了。

人物形象权的成功商业化,让玩具厂商嗅到了商机。

从此,玩具厂商便越来越多的介入并投资动画,甚至反客为主,一度成为机器人等动画制作的主力军。

这为动漫产业发展注入了资金。

这种两厢结合的方式,就是今天所说的IP利用了。

只要通过动漫画作品打造优秀的IP,此后便可以经久不衰的贩卖其衍生品、形象权和版权。

而巨大的利益,又会诱惑漫画家和动画制作公司产出非凡优秀的作品。

良性的循环,推动着日本动漫产业不断拓展着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的发展壮大。

追溯这一切的源头,还是离不开手冢治虫先行。

最后,要讲讲手冢治虫的个人化努力。

从现代经营的角度来看,虫制作所是一家不可思议的公司。

它完全依赖于手冢治虫的个人付出,这也造成虫制作所最后倒闭的重要原因。

太过沉重的依赖于个人,便最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

动画无疑是一种工业产品,需要一定程度的工业化运作理念。

工业化不仅仅是指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流水线的高效制作机制。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就做不出好的动画。

而手冢治虫,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支撑着虫制作所的运营。

他用大量漫画的稿费来作为动画制作的经费。

他几乎是所有动画作品的总监督、总统筹。

虫制作所的员工一度超过400人,且都是对当时来说收入较高的动漫画人才,以至于这一切最后都撑不下去了。

为了能让动画占领电视频道,手冢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出卖动画的播放版权。

1973年,虫制作所终于以负债3亿5千万日元而倒闭。

一代动画神话宣告结束。

然而,巨鲸虽亡、鲸落常生。

虫制作所,为今后的日本动漫产业和工业化贡献了它最大的力量。

犹如一个巨大的鲸落,托起了明日的辉煌。

曾经在虫制作所任职的员工西崎义展,后来策划了引发第二次动画热潮的《宇宙战舰大和号》。

员工富野由悠季与安彦良和,后来加入SUNRISE,掀起了史诗般的“高达世纪”。

员工丸山正雄,开创MAD HOUSE。制作后世经典的死亡笔记、超级猎人。

西野胜市等人创立ICHI。

清水达正开创Anime Film。

若尾博司开创SHAFT。

芦田丰雄开创LIVE。

若菜章夫开创GALLOP。

酒井明雄开创IMAGIN。

布川开创PIERROT。

半藤克美开创UNI。

。。。

这一长串响当当的列表。

这一长串日本动漫的未来!


最后,让我来讲一讲天才的一生吧。

是的,说到这里,我笔下的手冢治虫即将收尾。

就如人生一样,终有落幕的一天。

1989年2月,手冢治虫死于胃癌,享年61岁。

据说,这胃癌是因为过劳而引起的。

手冢治虫一生,创作近千部作品,总量高达15万页。

巅峰期间,他曾同时执笔13部漫画作品连载。

他不眠不休,连续作画。每天只睡不到4小时,一天可画50页漫画。

他同时创作漫画和制作动画,毫不停歇。

他仿佛看到了日本动漫的未来,催促着、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热烈的燃烧着自己。

去世时,他尚有3部漫画连载未完结,其中也包括了漫画界的最高成就《火之鸟—现代篇》。

他把一生中的45年光阴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动漫事业。

同时,他也在动漫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成人思想和哲学思辨。

他拔高了日本动漫的层次,在践行为孩子们制作优秀动画誓言的同时,又让动漫不再局限于孩童。

他创新实践了大量的实验性作品,丰富了动漫的形式和内涵。

他的作品毫不扭捏的表达了反战思想。

向手冢先生致敬!

手冢治虫还五次访华,1988年,最后一次访华后的第二年便去世了。

面对当时日本家长对漫画的强烈抵制,这一点倒是和今天的中国一个样子,手冢治虫说:

现在的孩子们所缺乏的,正是丰富的想象力和能够无限伸展的梦想。

他断言:

在文学性方面,今后一定会出现能和儿童文学相比肩的儿童漫画。

他笑称:

漫画就像是我的另一个老婆一样。

时光穿越。

1936年,当手冢治和同学们好奇的玩赏楸甲虫的时候,他暗暗地许下愿望,未来要以“虫”作为自己结尾的名字。

预示着“渺小”、“普通”、而又“坚韧”、“向上”的生命~



自由之翼——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一):产业综述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二)起点:手冢治虫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三)宫崎骏与吉卜力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四)长野规与现代漫画编辑制度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五)食梦者们的世界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六)激战!高达战争四十年史(上)~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七)激战!高达战争四十年史(中)~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八)——押井守的灵魂世界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史(九)——庵野秀明和他的动漫新世纪~

编辑于 2023-08-11 10:35・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