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有意思
澳大利亚发行一组多肉邮票,简直是天外来客

年初,收到朋友从香港带回的一组邮票,题材是澳洲的多肉植物,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套邮票在 2017 年 6 月 20 日发行,由 Janet Boschen 设计,一组 4 枚,总面值为 4 澳元。邮票风格写实,照片素材来自澳洲多肉植物专家 Attila Kapitany。



邮品:《澳大利亚的多肉植物》



Attila Kapitany(左)、Michele Kapitany。夫妻两人都是澳洲知名多肉植物专家,对澳洲多肉的研究超过 35 年。主要著作为《澳大利亚多肉植物》。


“什么,澳洲也有多肉植物?”,我猜有不少人会这么想,实际上澳洲不但有,而且还是被严重低估的“多肉大国”,这里多肉植物种类之丰富,形态之猎奇,颜色之清新...无论哪方面,都不输给大家熟识的南非和墨西哥等热点地区。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来聊下澳洲的多肉植物。



本套邮票选取了四种 Made in Australia,宛如异星生物般的多肉植物,用简洁直观的设计手法表现出花和植株的特征。没介绍之前,我敢肯定你对它们是谁没有头绪:景天科?大戟科?菊科?......哼,若非是专业人士,恐怕给你 10 次机会都不一定能猜对。




算了别猜了,还是跟着多肉君,一起来认个脸熟吧。


4-1 Calandrinia creethae 面值:1$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红娘花属 Calandrinia

暂译「滴蜡红娘花」



“这样高颜值,居然和大路货马齿苋是亲戚,你在骗我吧?”——不敢不敢,像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这种高大的乔木,和草坪中低矮繁茂的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还都是酢酱草科的成员呢。


这种多肉暂无正式中文名,属名 Calandrinia 是为了纪念瑞士学者 Jean-Louis Calandrini ,国内学者将其译为“红娘花属”,来源于这类植物的英文名“red maid”(私以为这个译法并不准确),再结合它们蜡滴般的叶子,为了方便介绍,我便给它们取名叫「滴蜡红娘花」,当然,这和 SM 没有关系,请大家不要想歪了。 



滴蜡红娘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们的主茎极短,最初的一层叶会贴着地面向四周长成一圈,而后若干小枝从圆环中心伸出,四处蔓延,小枝又会分出小小枝,不断壮大,覆盖范围可达一米之广,整个植株就像一座外星要塞,不断地派出军队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令人啧啧称奇。


图片来源:northqueenslandplants.com


除此之外,滴蜡红娘花最吸睛的,莫过于那圆润的肉质叶。在吃货看来,这水滴状的造型,鲜亮的红色,诱人的光泽,简直就是被造物者不小心撒在地上的糖豆,肉呼呼的,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尝尝,难怪滴蜡红娘花的英文名叫“Jelly Beans”。


但大多数时候,它们的叶是普普通通的草绿色。邮票选取了它们鲜红欲滴的样子,只有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时候由于叶绿素被破坏分解,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花色素占上风,于是叶片的颜色会从草绿慢慢过渡到奶黄、橙红,直到被完成染成艳丽的红。


图片来源:worldofsucculents.com


如果长时间光照不足,原本圆乎乎、肥嘟嘟的叶就会放飞自己,像被硬拽了一把,长成张牙舞爪的章鱼怪,变得亲妈也认不来,比如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


它们的花小巧精致,花瓣薄如蝉翼,颜色粉若樱花,每逢盛放,星星点点的粉色点缀在荒漠中,非常好看。


图片来源:farm1.staticflickr.com


滴蜡红娘花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部沙漠地区,一年到头干旱少雨。为了适应极端环境,它们的叶高度肉质化,储存了大量水分。此外,红娘花属的植物大多都拥有如同萝卜般粗壮的地下根,不仅能供给水分,还能牢靠地扎根在沙壤里,避免被狂风连根拔起。



Calandrinia crispisepala的地下根。图片来源:Attila Kapitany


这些顽强的植物在旱地里拼命汲取水分,努力繁衍生息,还滋养到了其他生命:比如,鸸鹋的雏鸟会啄食它们的叶子和根茎,从中获取宝贵的水分,以渡过生命最脆弱的前6周。不仅是动物,连西澳当地的土著也会将其当作一类食物来源,加以采收和种植。


Calandrinia granulifera


4-2 Portulaca cyclophylla 面值:1$

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马齿苋属 Portulaca

暂译「龟甲马齿苋」


又是一种奇怪的马齿苋。植株匍匐蔓生,叶圆形或心形,革质厚实,肉质多汁。它们的叶脉很明显,形成不规则的龟裂凹陷纹理,叶表微微拱起,如同是一只只躲藏在沙砾中的小乌龟。为了方便介绍,我暂且称之为「龟甲马齿苋」。



龟甲马齿苋的叶表通常为草绿色至墨绿色,出状态时则接近深褐色,和原产地沙土颜色比较相似,和周围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起到伪装的效果,避免被其他动物啃食。若不是它们能开出硕大明艳的黄花,要想在茫茫荒漠中一眼认出它们,有时并非是件易事。


图片来源:1.bp.blogspot.com


它们的叶背则是肉质凸起的,密布细腻的网状纹理,叶肉组织呈现半透明的石榴红,在阳光下折射出油润的光泽。



龟甲马齿苋的花直径能达35mm,对比小指头大小的叶片来说,算是“硕大”了。花瓣和雄雌蕊都是明艳的黄色,给暗红色的沙壤土带来了一片生机。


图片来源:3.bp.blogspot.com


有不少多肉植物可以称得上是自然界的“伪装大师”,它们因为体态、形状、颜色等,和周围环境(沙砾石块)几乎融为一体,真假难辨,我们称这类植物为“stone mimicry plant”(拟石植物)。这类植物多见于非洲和墨西哥,比如耳熟能详的生石花、十二卷、龟甲牡丹等,在澳大利亚却相当罕见,大多数时候在马齿苋科,才能见到这种“石头拟态”的本事。



图片来源:4.bp.blogspot.com


4-3 Tecticornia verrucosa 面值:1$

苋科 Amaranthaceae 

盐角草亚科 Salicornioideae

澳海蓬属 Tecticornia

暂译「香肠澳海蓬」


如果连这种植物,都不能颠覆你的常识认知,那么它们就白长得这么猎奇了。这种看着咬一口就能喷出汁的多肉能长成 60 厘米左右高的小灌木。它们叶片退化,邮票中一节节看起来滑滑嫩嫩、奶油薄荷绿的“香肠”,是它们高度肉质化的茎,不仅能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贮存着大量的水分,能适应原产地的极端干燥的环境。



而“香肠”顶部的藕荷色“松果”,其实是它们的穗状花序,由若干硬质的苞片交互对生,紧密抱合而成,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往两侧不断生长。苞片上零星点缀的白色须须,是它们异常迷你的花,只有1mm左右。这种多肉会结出谷子般的种子,至今仍被当地土著取用,研磨成粉制作成面包。


Australian Succulent Plants


而“松果”上面“寿桃”一样的部位,是它们的生长点。花期时,“寿桃”会向往上长一小段茎节,然后向两侧分出新的花序。花序与茎近乎垂直,和下部相邻的花序呈十字交互对生。花序中间又会出现新的生长点,就这样不断地往上长出茎节和侧向分出花序;非花期时,“寿桃”部位会继续往上长出新的茎节,有时还会分出侧枝,逐渐长成一丛小灌木。



当它们日趋成熟时,靠近地面的肉质茎会慢慢萎缩,最后只留下干柴一般的木质部,这时候植物全株也会变成很好看的粉紫色。


图片来源:ianfrasertalkingnaturally.blogspot.com


Tecticornia verrucosa 不同生长时期的状态,图片来源:Australian Succulent Plants


Tecticornia verrucosa 分布在西澳大利亚州和北领地的盐碱地带,这里终年干旱少雨,几乎没有植物能够生存。也只有在每年短暂的洪水过后,这种植物才会快速萌芽生长。


如同异星生物的Tecticornia verrucosa。图片来源:Australian Succulent Plants


澳海蓬属的物种目前被发现有 30 多种,绝大多数为澳洲独有,只有 Tecticornia indica 广布在环印度洋的热带海岸地区。大家可能还经常看过一种学名叫 Halosarcia bulbosa 的怪胎,长得像烧烤摊的馒头串,这其实也是澳海蓬属的多肉植物。2007年,Halosarcia属以及其他三个属(Pachycornia、Sclerostegia、Tegicornia)都被并入了Tecticornia 属。




4-4 Gunniopsis quadrifida 面值:1$

番杏科 Aizoaceae 

蓬番杏属 Gunniopsis

暂译「斯图尔特的猪脸」


对比前面登场的“奇葩三人组”,最后这位显得平淡无奇多了。这是一种多年生的低矮灌木,多分枝,经常能长成很大一丛。这种番杏最大的特点,便是它那棒状的肉质叶和星星一般的白花



它们的肉质叶交互对生,肉眼可辨冰晶般的泡状细胞,内含带有盐分的细胞液,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 Gunniopsis quadrifida 生长在澳洲中西部的内陆盐湖和盐碱地带,为了适应严苛环境,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关闭气孔,最大限度抑制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流失,同时把吸收的盐分排出至泡状细胞中。


图片来源:Australian Succulent Plants


不像其他番杏科多肉能开出艳丽的花,Gunniopsis quadrifida 只能开出朴素的白花,花没有花瓣和花萼之分,只有四个披针形裂片组成的花被,花药桃红色或者白色。这种多肉也是澳洲土著的天然食材之一,生吃或烹煮都可以,简直就是澳洲的“冰草”。


图片来源:ExplorOz


图片来源:Australian Succulent Plants


在澳洲,有将近 400 种植物能被称得上是“多肉”。当然,这并非是植物学的概念,多不多肉,是园艺界达成的共识。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它们并非是园艺界流通的主流品类,加上长得离经叛道,分布范围零散偏僻,澳洲的多肉植物一直被园艺界所忽视,即便是那些专业的植物或博物学者,对于此类植物的关注度也不高。


这次有幸登上邮票的四种多肉,也只是澳洲多肉大军中的四枚小将,更多奇葩好玩的种类,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研究,希望将来此类题材的邮票,能够发行成集,让全世界的人都关注了解这些堪比外星生物的澳洲多肉。


澳大利亚的多肉植物,图片来源:Attila Kapitany



The End

发布于2018-06-05,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果壳 。

举报这篇文章